2019年10月16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批人文教育科研项目成果交流会在京召开。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志军,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芳,专委会教研部部长杨莉莉,来自吉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甘肃等6个省的16位课题研究人员代表参加会议。赵志军主持会议。
首先,11个课题的代表分别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与效果、实践推进与反思等方面作了详细报告。
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 刘海军老师发言
广州市黄埔区凤凰湖小学 余洋老师发言
珲春市第一小学校 王凤老师发言
义乌市稠州幼儿园 邵红霞老师发言
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 陶柳青老师发言
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 尹海英老师发言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小学 刘洁珊老师发言
青岛市市南区太湖路幼儿园 高明老师发言
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余丰跃老师发言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王淑媛老师发言
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陈正荣老师发言
听完11个课题代表的报告,专家们课题完成情况作了深度点评。
刘芳研究员首先肯定了每个课题组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同时,就课题研究的规范性、方向性、有效性提出了指导意见:一是要严格遵守科研课题的规范。立项课题首先要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工作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思路、任务及分工、成果、措施等;其次要撰写好开题报告;最后要写好结题报告,要与开题对照,是否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形成那些理论或实践成果,积累了什么经验做法,这样也能够让参会的同志学习借鉴,推广运用,扩大效益。她希望课题组成员要在前期工作上多花一些时间,想全一些、深一些、细一些,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牢牢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首先要弄清弄懂弄准中央和国家的相关文件指示精神,不断地抬头看,把握育人的方向,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三是课题研究要聚焦重点,抓住难点,找准痛点。
赵志军主任对每个课题逐一做了点评,指出了每个课题研究的优点和不足。对部分优秀的课题,肯定了他们研究做得扎实,有亮点、有深度、有效果,已经达到了国家级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值得推广。他强调,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各单位立项、研究项目以及结项就是交流、提升和育人的过程;也是参会人员学习和吸收优秀成果的过程。
经过专家组评议,并经理事会研究确认,《兰州市初中阶段“优学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11个课题均已完成预定研究任务,批准结题。
下午,课题组代表与专家组就课题研究的经验心得、遇到的困难困惑、研究成果的应用以及今后的研究意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交流研讨。
刘芳研究员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希望大家能够抽出时间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疏理,用立德树人和人文教育的主线把碎片化成果总结提炼为体系成果,再发展成模式以及行动方案,用于指导新的实践。
赵志军主任指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作为个人要做到“五勤”,即勤写、勤学、勤思、勤试、勤收,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他强调,课题虽然结题了,但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到此结束,希望各课题组的同志要根据专家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结题报告,将研究成果真正应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今天的交流会,各位与会课题组代表人都深感收获满满,对人文教育科学研究、人文教育事业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